从雷军的年度演讲说起
最近,小米的发布会上,雷军花了一个小时讲述小米造车的故事,又一次成了互联网的热点。当然,按照互联网成王败寇的准则,现在雷军身上的一切必将镀上一层光环,讲话中的每个做法,都会成为新的成功学标杆。所以在当下的时间点,每一种解读小米或雷军的成功之处的声音,都仿佛追逐热点的“苍蝇”,“很难评”。
但雷军冗长的演讲里,还是有一些观点,引起了我的共鸣(或许也跟现在的工作有关),忍不住拿出来,感慨一下“究竟什么是幸福的工作”。
懂一行爱一行才能做好这一行
过去三年时间,其实我个人琢磨的最多的是,我怎么可以把车做好呢?其实我琢磨了很久,后来我发现其实很简单,就是懂一行爱一行才能做好这一行。如果我要做车的话,我一定要懂车,一定要爱车,才有机会把车做好。所以我个人造车的第一步,说出来大家可能不信,就是自己开车。
其实答案就是这句话,懂一行爱一行才能做好这一行。反过来,当你爱一行的时候,在这一行工作自然也不会特别的艰难(也不完全,如果你身边都是不热爱这一行的人,那其实也依然痛苦)。
所以投身一个事业,必须是热爱的事业,才能让人幸福。同样只有热爱的事业,才有可能做好。
同样,也只有真的热爱,才能吸引有同样热爱的人。
我收到了很多很多的信息,最打动我的一条是凌晨五点一个同事的信息。他叫刘安昱,是小米早期的创业者,37 号员工。他从小就痴迷汽车,以为这辈子跟汽车无缘了,在业余时间自己开来一辆大房车来过年。那天他正好在广州出差,看到我们自己的直播发布会以后,激动地当即拉着几个同事到珠江边喝酒,喝完以后还觉得不尽兴,又在江边走了整整一晚。到了凌晨五点,他终于下定了决心,这个机会他一定不能错过。他就给我发了一条信息,只要让他参与,干什么都行。
那一夜彻夜难眠的还有很多很多人,比如李田原,他当时是宝马德国总部的设计师,算是在欧洲混的很不错的中国设计师。小米的发布会深深地震撼了他,让他萌生了加入小米的愿望。各位想一想,对每一个人来说,放弃宝马总部的工作,放弃欧洲舒适的生活,说服家人一起回国,这真的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。但是他依然果断地收拾行李,举家回国,投身到小米汽车的创业中。还有胡峥楠,他之前两次拜访过小米,发布后的一个晚上,他给我打电话说。他造车二十多年,干过国企,干过民企,自己也创过业。他跟前东家的合同到期了,他特别想出来看看互联网到底是怎么造车的。后来他加入了我们,再后来他兼任了我的顾问。就这样,一群热爱汽车的人从五湖四海走到了一起。
从组织理论出发,共同的热爱才是伟大组织最有效的组织共情。雷军的演讲提供了足够多的案例。可惜的是,真实的工作场景下,大部分企业的氛围里都很难找到这种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的热爱了——似乎每个人都只注重逐利,外部的利益刺激已经挤走了原本的快乐了。
只要你真心喜欢,只要你真心想干,我觉得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时候
这句话也是对方向选择的重要诠释。当我们用 10 年的视角来看行业变迁的话,常青树才是世间罕有的物种,同时哪怕有常青树,也还是会有“野火烧不尽”的野草蓬勃发芽。所以无论做什么,当作一生的事业的话,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时候。
想当初,淘宝那么如日中天,同时电商领域还有京东这样的市场第二。但也丝毫不影响拼多多的崛起——它的崛起没有什么移动互联网的东风,而所谓的下沉市场,走在前面的也是快手抖音,甚至是各种微商,村淘。拼多多虽然不是我喜欢的企业,但它更充分的证明了,没有什么行业是后来者注定无法成功的。
所以总结出来就是这句:“只要你真心喜欢,真心想干,任何时候都是最好的时候”
尊重行业规律,守正出奇
当然,回到了具体做事上,还是必须要说的是:不是所有人都能成功的。前面两句,表达了我们应该做自己喜欢的事,无论什么时候做都不晚;但不是有了这两点就一定可以成功。
回到如何能做成一件事时,不存在一句话的灵丹妙药,不存在诀窍。最重要的事遵循原本的行业规律。很多时候,只要做好了这一点,就已经可以成功了。
不过回到互联网这个圈子,最不好的一个风气,就是对传统行业规律缺乏敬畏,总觉得自己是革新者,就应该革一切的命,甚至革自己的命更是手下不留情,最终往往是自己把自己玩死了。
例如大模型与搜索的结合:RAG。现在这个领域的从业者,几乎都对搜索技术不甚了解,也不屑于了解,已经过去了一年多,还在时不时的重复造轮子,造得还没原来的好。。。对传统缺乏敬畏,已经是这个行业大多数人的顽疾了。
回到现实
小米是幸运的,因为有理想主义者雷军;小米是幸运的,因为有现实主义者雷军。
在互联网圈子兜兜转转多年,大部分的公司都没有理想,也没有现实主义,只剩下逐利、KPI、内斗。。。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,就是都陷在“委托-代理人”困境中出不来了。
组织共识才是解法,但这种需要自上而下的机制又对管理者有太高的要求,大部分企业只能做到创始人的人格魅力带来组织共识,没办法成为组织长久的一部分;更多的企业甚至连创始人的人格魅力都形不成。
有时想想,可能还真不如曾经国企的文化呢(曾经的国企,不是现在的国企)。